<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民事行政检察
        检察监督助无辜企业卸下巨额债务
        时间:2019-02-1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莫名其妙就欠下了390多万元的债务,困扰了我们3年多时间,一直闹心得很,很难集中精力抓好公司的生产经营。这下好了,我们终于把这个沉重的包袱给卸下了。”日前,安徽省合肥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向该市庐阳区检察院检察官表达了感激之情。

        巨额债务从天而降

        “检察官,我是合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这次来是申请检察机关监督的……”2017年8月14日,一名申诉人急匆匆地走进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控申接待大厅,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大摞申诉材料。

        经审查,该申诉符合受理条件,庐阳区检察院很快受理此案。办案检察官在全面审查案件材料后,很快捋清了整个过程。

        原来,2014年10月,合肥市某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装公司)因流动资金周转需要,与安徽省某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借款合同,借款350万元,并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利率等事项,由合肥市一融资担保公司(以下简称融资担保公司)为借款提供担保。

        为了降低担保责任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融资担保公司要求包装公司为上述借款提供反担保。在包装公司的请求下,韦某以个人和生物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名义联合另外1家公司和4名个人,分别与融资担保公司就此项借款签订了《保证反担保合同》。约定:若包装公司未能如期还钱,导致融资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则上述签订了《反担保合同》的单位和个人对代偿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包装公司在借款到期后未能按期还钱,融资担保公司作为担保人,于2015年5月代偿了借款本金和利息共计377万余元。同年7月,融资担保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包装公司依法偿还其代偿款项和逾期担保费、利息等共计391万余元,反担保人生物科技公司、韦某等单位和个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15年11月10日,法院经过审理,判决生物科技公司等单位和个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审判决生效后,生物科技公司向合肥市中级法院申请再审,但被驳回。就这样,生物科技公司背上了390余万元的债务。

        认真审查发现疑点

        这个巨额债务,生物科技公司认为他们背负得莫名其妙。

        办案检察官在询问生物科技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时得知,该公司从来没有与融资担保公司就涉案款项签订过《反担保合同》。直到法院开始执行该公司财产的时候,才知道欠下了巨额债务。

        此时,判决书已经生效,没有办法提起上诉。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生物科技公司向合肥市中级法院申请再审,但被裁定驳回。无奈之下,只好向检察机关申请民事生效判决检察监督。

        为了查清事实真相,办案组到原审法院调取了该案的相关诉讼材料。结合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申诉材料,经过认真审查后,检察官发现了其中的疑点。

        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相关申诉材料表明,2014年5月18日,经该公司股东会决议,韦某转让全部股权,退出该公司。同年6月6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韦某变更为现在的负责人。然而案卷材料显示,韦某以该公司名义与融资担保公司签订的《反担保合同》的落款时间却是2014年10月27日,并加盖了单位公章。既然韦某早就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了,怎么能代表该公司签订合同呢?难道是该公司给予了韦某委托授权或者事后追认?但是,检察官翻遍全案卷宗也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材料证实。

        “疑点就是案件的突破口。”检察官当即决定兵分两路对疑点进行查证。一路到工商管理部门就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工商行政管理档案资料进行核实;另一路则与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核实。

        经过核实,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资料与检察官调取的证据一致。同时,另一路核实的情况,让办案检察官逐渐摸清了事实真相。

        “韦某以我们公司名义签订的反担保合同,上面盖的公章是他自己伪造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在与办案检察官的谈话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随后,该公司提供的公安机关的《立案通知书》《鉴定意见通知书》及《鉴定书》等补充申诉材料也证实涉案合同上加盖的该公司印章确系伪造,韦某也因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上下合力查清真相

        “韦某代表生物科技公司签订的涉案《反担保合同》显然是无效的。”办案检察官介绍,韦某在签订合同时,并非生物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且公司也没有对反担保行为予以追认。

        同时,办案检察官认为,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的担保公司,应尽到相应的审查注意义务。工商注册登记资料是公开的,其未经审查核实合同缔约方韦某的真实身份和职权,以及公章的真伪,就签订了合同,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存在明显过错。

        2017年12月4日,在全面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庐阳区检察院向合肥市检察院提请抗诉。合肥市检察院经认真审查后,认为庐阳区检察院提请抗诉理由成立,原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遂于2018年2月23日向合肥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

        法院审理认为,韦某个人以生物科技公司的名义对外提供反担保,属于无权代理。生物科技公司对韦某私刻公章的个人行为和从事担保活动不知情,没有过错。融资担保公司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存在明显过错。原审判定生物科技公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不当,应予以纠正。

        2018年12月5日,合肥市中级法院作出判决,撤销原审民事判决第三项,生物科技公司不承担涉案款项的连带清偿责任。生物科技公司莫名背负3年多的390余万元的债务包袱终于卸下了。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