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安徽检察官的过年故事系列③:老屋过年
        时间:2019-02-0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乡下的“五架子”老屋经过三次大修和无数次的小修小补,已度过了近四十年的光阴了。
            老屋给我留下无数温馨而难忘的回忆。当年老屋可谓是人丁兴旺。住着全家九口人,充满生活气息。堂屋两端的卧房被床铺、木柜、泥瓮、箩筐和五谷杂粮挤得实实的,叁间堂屋也摆满了各类家什和农具。还有那一旁的老榆树、篱笆小院、门前荷塘、梁上燕子……父母以慈爱和勤劳为我们撑起了一个和谐安宁的天堂。
            子女们长大后都从老屋中“飞走”,老屋平时便显得空荡荡、冷清清的。只有到了春节,老屋才热闹起来。陆续赶回的子孙们欢聚一堂,给老屋带来了热气腾腾的年味。老屋墙壁上的涂料已粉化,变得斑驳陆离。每年年三十这天,我都会买来许多年画、门对、风笼钱,搬来梯子,用父亲早早熬好的面桨糊,扎好的鸡毛刷子,沿墙壁细细地贴。这时憨厚的老父便在下面一边为我打下手、一边挺认真地为我校正着每张年画。当年母亲在世时,这当儿,总是暖暖地着看着我们父子上下忙碌着。父亲还有一手剪窗花的好手艺,红红的窗花贴上去,一组组电影故事或是古装老戏画挂起来,老屋一下子变得喜气洋洋,亮亮堂堂,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也露出极开心的笑容:呵呵,还是乡下纸糊的年才有年味呢。
            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但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时刻放不下对儿女的牵挂。记得有一年老家的村支部开展年终慰问,送我家一组反映检察干警反贪办案故事的年画,干警的着装还是原先戴大盖帽的那种。父母宝贝似的,贴在堂前的香案上方,没事就看看。这一看吧,谁知他们又多虑起来,几次在电话中问我:“怎么没见过你穿过那‘军服’,是不是犯错误不让穿了?”我好不易才将检察改装的事儿向他们解释清楚。

        过年回家,细心的母亲又问:“你们就像画上一样抓公家的坏人?”“对……。”我一番解释给母亲听。“哦!”母亲好像明白了点。
            “是不是你在公家干了坏事,也要像画上的被抓做牢啊?”母亲又担心起来。“我能干啥坏事啊,大过年的你说这干啥,放心,我本分着呢。”我都有些不耐烦了。
            “那就好,千万别动歪心眼啊,咱家祖祖辈辈虽是穷过来的,但都本本分分,我说这些都是为你好!”
            说完,母亲又给香案上的观音上柱香,虔诚地拜起来,嘴里也不知叨咕着啥。
            春节那几日,吃着团圆饭,陪着父母亲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再看看老屋的门窗、墙壁上儿时的涂鸦,老家具上儿时顽皮刻下的刀痕,旧时梁上的燕子窝……说实在的,那个亲切和温馨会渗进我的每一个细胞,这时我方真正体味到什么叫舒畅、温情和天伦之乐。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从初三到十五,子孙们便在父母依依的目光中陆续离开老屋,剩下他们守着老屋。
            老屋、父母,还有那难以割舍的亲情永远在我心中萦绕。